季风是由风的变化引起的季节性气候条件,会根据一年中的不同时间带来极端干旱或降雨。发生在南亚和东亚的那些事件受到大气和海洋条件的共同
季风是由风的变化引起的季节性气候条件,会根据一年中的不同时间带来极端干旱或降雨。发生在南亚和东亚的那些事件受到大气和海洋条件的共同影响。该地区的亚洲和非洲山带也影响季风的形成。今天,季风通过提供雨水维持收成来支持当地生计,但它们也带来毁灭性的干旱和洪水,破坏基础设施并威胁生命。
这种一年一度的现象是由于陆地和周围海洋之间的温差造成的。在夏季,土地变暖的速度比水快,导致潮湿的空气在土地上空上升并凝结成雨。在冬天,情况正好相反,凉爽干燥的空气从陆地吹向海洋,导致大陆更加干旱。
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的科学家及其合作者在《地球科学评论》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季节性亚洲季风条件早在古近纪(6600 万至 2300 万年前)就已建立,该时期经历了极端气候变暖事件。研究人员对始新世晚期至中新世晚期(大约 4000 万至 800 万年前)的 20 次古气候模拟进行了总结分析,发现数千年来许多山脉的抬升和形成导致了南亚我们今天看到的季风模式。其中包括东非和安纳托利亚-伊朗山脉以及阿拉伯半岛。
西藏东北部风沙的存在以及缅甸和中国古植物学指标的保存,例如花卉化石以及哺乳动物牙釉质和腹足动物壳的化学成分,都表明季风气候的早期演变始于始新世晚期,比之前认为的早了 2000 万年。
在中国西南部云南地区观察到的气候变化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点,其中煤层在同一时间表明潮湿沼泽条件的扩张。与此同时,随着内陆海 Paratethys 海开始退缩,亚洲大陆地区经历了向更干燥和更干旱的过渡。这是从岩石层中发现的化石花粉得知的,这些花粉已被鉴定为旱生植物,这些植物适应干燥条件并能够储存水,例如多肉植物和仙人掌。
建模模拟示例,以显示自始新世以来亚洲的平均年降水量、海平面压力、急流速度和平均温度(Tardif 等人,2023 年)。
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这种季节性干旱和过多的水分发展成为离散的夏季和冬季事件,这些事件在新近纪(2300 万年前开始)直到今天都可以被确定地识别出来。在大量证据中,包括粘土风化加剧、云南地区水杉植物明显消失(其现存近缘植物无法忍受干燥的冬天)以及植被从常绿植物逐渐变为落叶植物再变为草地(在一些地方尼泊尔、印度和巴基斯坦),有明显迹象表明正在经历更严重的旱季和雨季。
研究人员的建模和之前的研究发现了一个共识,即在古近纪晚期和新近纪早期,Paratethys 海的退缩和/或全球海平面下降导致夏季月份的水分循环增加。然而,周围山带或其他地貌的高度,例如干旱的尘埃高原,影响了大陆性(陆地和海洋气候之间的差异),因此影响了模拟的历史季风的强度。
在始新世晚期,模型表明干旱地区以每年约 500 毫米的速度从印度北部向外扩张,而在印度南部,年降雨量很高,表明每年超过 3,000 毫米(类似于现代年降雨量测量)。干旱随后逐渐蔓延到阿拉伯和北非,将潮湿的气候带进一步转移到南亚。随着周围山脉带的继续建造,模型表明每次隆起事件都会导致季风带向北移动 4 到 5 度纬度。
虽然季风既是现代大气和海洋系统永远存在的危害和益处,但它们在数百万年中的逐渐发展意味着这些现象将在未来几千年内继续发生变化。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