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 >内容

治疗头晕的中药药方有哪些呢? 中药方剂大全

2023-04-11 16:06:40健康漂亮的斑马

有关治疗头晕的中药药方有哪些呢?和中药方剂大全的知识相信很多人都不甚了解,今天六月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

有关治疗头晕的中药药方有哪些呢?和中药方剂大全的知识相信很多人都不甚了解,今天六月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内容导航:

一、治疗头晕的中药药方有哪些呢?

二、清虚热的中药方剂盘点

:例如

一、治疗头晕的中药药方有哪些呢?

;天麻、当归、石决明、决明子等。很多因素都会引起头晕,所以要根据情况正确用药,不能盲目服药,要在当地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辨证用药。天麻是治疗头晕的重要药物。治疗头晕一般都离不开这种中药。有的是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有的是贫血引起的。

二、清虚热的中药方剂盘点

平时吃多了上火的食物,身体难免会不舒服。这就需要一个清虚热的中药药方来调节自己的身体。下面是给大家的一个清虚热的中药方子,希望大家喜欢!青蒿【中药学名称】青蒿青蒿【别名】黄花蒿、黄花蒿、青蒿、香草、酒饼草。【英文名】青蒿【来源】青蒿的地上部分。菊科植物。

【植物形态学】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纵向,多分枝,光滑无毛。叶互生,无毛,通常羽状分裂3次。裂片短而薄,先端尖,表面深绿色,有微小的粉状短柔毛,叶背淡绿色,有细毛或粉状腺点;叶轴具狭窄的翅在两边;叶柄基部稍扩大以容纳茎;茎上部的叶逐渐变细呈线状,无柄,开花时基生叶枯萎。

头小而呈球形,柄细而软,呈圆锥形排列;总苞苞片2 ~ 3层,无毛,外层椭圆形,绿色;内层椭圆形,边缘为膜状,背部中央为绿色。花托长方形,无毛;花为管状花,黄色;雌花很少,围绕外层,1雌蕊,2裂柱头,呈长叉状展开;内部两性,花冠先端分裂;雄蕊5枚,聚生,药顶呈三角形,基部两侧向下延伸形成短尖。瘦果椭圆形。花期8-10月,结果期10-11月。

【分布】生于山坡草地、荒地、河边、路边、村边。分布在广东等地。【采收加工】夏秋花在盛开或结果时采收。剪去地上部分,去掉老茎,阴干或晒干。【药性】茎呈圆柱形,上部多分枝;表面黄绿色或褐色,有纵脊;稍硬易断,中段有髓。

叶互生,深绿色或棕绿色,卷曲易碎,完整者展平后羽状深裂三次,裂片和小裂片长圆形或长圆形,两侧有短毛。气味独特,味道微苦。【性味归经】性寒、苦、辛。归胆经、肝经。【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去骨蒸,止疟。属于清热药下归类的清热药。【临床应用】用量6-12g,水煎后服用。

可用于治疗热病、暑热、骨蒸劳损、暑邪发热、疟疾、痢疾、阴虚发热、瘙痒、湿热黄疸等。【药理研究】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肿瘤、解热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能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冠脉流量和血压,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还能保护肝脏,防辐射,缩短戊巴比妥的睡眠时间。

【化学成分】主要含有多种倍半萜内酯、黄酮类、香豆素类和挥发油。还含有青蒿素、青蒿琥酯、青蒿琥酯、青蒿琥酯甲酯、槲皮素、茴香酮、青蒿香豆素等成分。【禁忌症】产后血虚、内寒泄泻、饮食停滞泄泻者勿用。【相关方剂】治疗中暑:青蒿嫩叶捣碎,手捻成丸,黄豆大。咽下新水,数药丸痊愈。

(《本草汇言》) 治暑痢:青蒿叶30g,甘草3g。用水煎服。(《圣济总录》) (3)治痰多,热而不寒的温热疟疾:黄花蒿(被男孩用尿泡过)60克,黄丹15克。每次6克,调白汤。(《仁存堂 经验 方》) 鼻衄的治疗:青蒿取汁塞鼻。(《卫生易简方》) 耳朵脓性出血的治疗:将黄花蒿捣碎成粉,用棉花包裹。(《圣惠方》) 牙齿肿痛的治疗:手持青蒿,用水冲洗。

(《济急仙方》) 疖子的治疗:将青蒿汁榨成淡水,与文蛤粉混合。(《百一选方》) 8蜜蜂蜇伤的治疗:将青蒿嚼碎,外敷。(《肘后方》)银柴胡【中药学名称】银柴胡【别名】银柴胡、银柴胡、牛肚根、沙参、白根。【英文名】Stellariae Radix。[来源]大叶石竹的干燥根。【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20 ~ 40厘米,密被腺毛或柔毛。主根呈圆柱形,厚1 ~ 3厘米。茎直立,细长,稍膨大,节间长1 ~ 2厘米。它明显从基部分叉,密被短柔毛。叶对生,无柄,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0.5 ~ 3厘米,宽1.5 ~ 4厘米,全缘。

花单生于叶腋,直径约3毫米,花梗长约2厘米,萼片长5、4毫米,绿色,边缘有白色膜质,花瓣5片,白色,全缘,顶部2裂,雄蕊10枚,排成2列,花丝基部相连,黄色,子房上位,花柱3。蒴果近球形,成熟时顶端有6齿,种子通常1 ~ 2粒,椭圆形,暗褐色。花期从6月到7月。【分布】生于干燥的草地和山坡、悬崖的缝隙中。分布在甘肃、陕西、内蒙古等地。

【采收加工】在春夏植株发芽或秋后茎叶枯萎时,在种植后第三年9月中旬或第四年4月采收栽培品,除去残留的茎、须根和泥沙,晒干。【药材性状】呈圆柱状,偶有分枝,长15-40厘米,直径0.5-2.5厘米。表面浅褐色至浅褐色,有扭曲的纵向皱纹和根痕,多孔洞或圆盘状凹陷,俗称“砂眼”。当从砂眼中破碎时,可以在褐色的裂缝中看到细沙。

根的头部稍膨大,有密集的疣状芽、茎或根茎残渣,俗称“珠盘”。硬而脆,易断,断面不均匀,松散,有裂纹,皮薄,木材中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栽培品种有分枝,下部扭曲,直径0.6 ~ 1.2厘米。表面浅黄褐色或浅黄褐色,纵向皱纹细腻明显,细枝根痕多为点状凹陷。砂眼很少。根冠上有许多疣状突起。

断面纹理比较紧密,裂纹少,略粉,木材径向纹理不明显。它尝起来有点甜。【性味与归经】性微寒,味甘。肝经和胃经。【功效与作用】清虚热,去疳热。属于收敛类药物的分类。【临床应用】用量3-10g,可水煎服,也可丸服或散服。用于治疗阴虚发热、骨蒸劳损、小儿疳积。

[化学成分]柴胡根含有菠菜甾醇、7-豆甾醇、柴胡环肽、豆甾醇、-菠菜甾醇-葡萄糖苷、7-豆甾醇葡萄糖苷、-谷甾醇、-菠菜甾醇、-谷甾醇、3,4-二甲氧基肉桂酸等成分。【使用禁忌】外感风寒、血虚发热者禁用。【相关方剂】治疗骨蒸疲劳发热:柴胡4.5g、胡黄连3g、秦艽3g、鳖甲(醋炙)3g、地骨皮3g、青蒿3g、知母3g、甘草1g。

水两分钟,炒八分钟,吃的远远的。(《证治准绳》清骨散)治疗男女劳热,或咳嗽或不咳嗽:柴胡、沙参等分,各6克,水煎。(《本草汇言》) 治疗潮热、形体消瘦、指甲残缺、瘦而不湿的温证:柴胡6克,鳖甲9克。用水煎服。(《温病指归》银甲粉)浮小麦【中药学名称】浮小麦伏小麦【别名】浮小麦。

【英文名】Fructus Tritici Levis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干瘪轻浮的干燥颖果。 【植物形态】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秆直立,通常69节。叶鞘光滑,常较节间为短;叶舌膜质,短小;叶片扁平,长披针形,长1540厘米,宽814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方圆形。

穗状花序直立;长310厘米;小穗两侧扁平,长约12毫米,在穗轴上平行排列或近于平行,每小穗具39花,仅下部的花结实;颖短,第1颖较第2颖为宽,两者背面均具有锐利的脊,有时延伸成芒;外稃膜质,微裂成3齿状,中央的齿常延伸成芒,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略短,脊上具鳞毛状的窄翼;雄蕊3;子房卵形。颖果长圆形或近卵形,长约6毫米,浅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产地分布】全国各地大量栽培。 【采收加工】 夏至 前后,成熟果实采收后,取瘪瘦轻浮与未脱净皮的麦粒,筛去灰屑,用水漂洗,晒干。 【药材性状】干瘪颖果呈长圆形,两端略尖,长约7毫米,直径约2.6毫米。表面黄白色,皱缩。有 时尚 带有未脱净的外稃与内稃。腹面有一深陷的纵沟,顶端钝形,带有浅黄棕色柔毛,另一端成斜尖形,有脐。

质硬而脆,易断,断面白色,粉性差。无臭,味淡。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归心经。 【功效与作用】除虚热、止汗。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虚热药,或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表止汗药。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用量1530克,或研末;止汗,宜微炒用。主治阴虚发热、盗汗、自汗。 【化学成分】主要含淀粉、蛋白质、糖类等成分。

【使用禁忌】无汗而烦躁或虚脱汗出者忌用。 【相关药方】治盗汗及虚汗不止:浮小麦不以多少。文武火炒令焦,为细末,每服6g,米饮汤调下,频服为佳。( 《卫生宝鉴》 独圣散) 治盗汗:用浮小麦一抄。煎汤。调防风末6克服。( 《卫生易简方》 ) 治男子血淋不止:浮小麦加童便炒为末,砂糖煎水调服。

( 《奇方类编》 ) 治脏躁症:浮小麦30克,甘草15克,大枣10枚。水煎服。( 《青岛中草药手册》 ) 清虚热的中药方剂之胡黄连 【中药名】胡黄连huhuanglian 【别名】胡连、割孤露泽。 【英文名】Picrorhizae Rhizoma。 【来源】玄参科植物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干燥根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12厘米。根茎粗达1厘米,根自节上生出。

叶柄短,叶匙形或卵形,长36厘米,干燥后变黑色,基部下延,边缘有锯齿或重锯齿。花葶有棕色腺毛,穗状花序长12厘米,花梗长23毫米,花萼长46毫米,果时达1厘米,萼裂片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花冠暗紫色,长810毫米,外表面被毛,花冠下唇片约为上唇片的1/2,3裂,侧裂片顶端2或3小齿,上唇片钩状,顶端下凹。

花丝无毛,前对花丝长约7毫米,后对花丝长约4毫米。子房长11.2毫米。花柱长为子房的56倍。蒴果狭卵圆形,长810毫米。花期78月,果期89月。 【产地分布】生于海拔36004400米的高寒地区的岩石上及石堆或草地。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南部。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药材性状】呈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2厘米,直径0.31厘米。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有较密的环状节,具稍隆起的芽痕或根痕,上端密被暗棕色鳞片状的叶柄残基。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棕色至暗棕色,木部有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极苦。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肝经、胃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虚热药。 【临床应用】用量31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浸汁点眼。用治骨蒸潮热,小儿疳热,湿热泻痢,黄疸尿赤, 痔疮 肿痛。 【药理研究】具有保肝利胆、抗真菌作用;抗 糖尿病 活性;降 血脂 ;抑制盐酸-乙醇诱导的大鼠 胃溃疡 ;抗肿瘤;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化学成分】胡黄连根茎中含有环烯醚萜糖甙,另含胡黄连苷、胡黄连苷、桃叶珊瑚苷、岩白菜素、11- 0-(4’-甲氧基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云杉苷等。 【使用禁忌】脾胃虚弱者慎服。 【相关药方】治骨蒸劳气烦热,四肢无力,夜卧虚汗,唇口干焦,面无血色,日渐赢瘦:胡黄连60克,柴胡(去苗)60克,鳖甲(生用)60克。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用生姜酒调3克。每日早晨、日午、临卧各一服。( 《圣惠方》 三圣散) 治痈肿疮肿,已溃未溃者皆可用之:胡黄连、穿山甲(烧存性)等分为末。以茶或鸡子清调涂。( 《易简方》 ) 治旋耳疮:胡黄连研细末,麻油调搽。( 《 外科 证治全书》 ) 治口糜:胡黄连1.5克,细辛、胡黄连各9克,藿香3克。上四味为末,每用1.5克,干掺口内,漱千漱吐之。

( 《卫生宝鉴》 胡黄连散) 治血痢:胡黄连、乌梅肉、灶下土,上等分为末,腊茶清调下,空心温服。( 《普济方》 黄连丸) 猜你喜欢: 1. 中药方剂分类 2. 药材植物大全 3. 清热方剂 4. 中医小秘方治失眠 5. 补气血中药方

以上就是关于治疗头晕的中药药方有哪些呢?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中药方剂大全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