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古生物学家从 Villar del Arzobispo 地层中发现的化石遗骸中描述了一种新的甲龙鸟脚类属和种。新发现的恐龙物种生活在侏罗纪晚期
西班牙古生物学家从 Villar del Arzobispo 地层中发现的化石遗骸中描述了一种新的甲龙鸟脚类属和种。
新发现的恐龙物种生活在侏罗纪晚期(大约 1.5 亿年前)的伊比利亚东部沿海生态系统中。
该物种的科学名称为Oblitosaurus Bunnueli,体长可达 7 m(23 英尺)。
这种古老的生物属于Ankylopollexia,这是一群生活在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晚期的鸟脚类恐龙。
这些恐龙首次出现于大约 1.56 亿年前,在白垩纪时期变得非常成功和广泛分布,并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
与Draconyx loureiroi一起,Oblitosaurus Bunnueli是已知最早的甲龙属成员。
特鲁埃尔-迪诺波利斯古生物学联合基金会的古生物学家 Sergio Sánchez-Fenollosa 博士说:“从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晚期,Ankylopollexia 是北美、欧洲、非洲和亚洲存在的一个丰富多样的鸟脚类分支。”阿拉贡古生物学博物馆和他的同事。
“然而,人们对基底踝关节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
布努埃利斜龙的化石材料——一颗齿牙、一个掌爪和一个几乎完整的左后肢——是从 Villar del Arzobispo 地层的沉积物中收集到的。
古生物学家说:“本努埃利斜龙的估计大小表明,它是欧洲上侏罗统描述的最大的鸟脚类动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脚类动物之一。”
“本努埃利斜龙可能是在伊比利亚半岛上侏罗统发现的大型鸟脚类足迹的追踪者。”
“这一发现增加了伊比利亚半岛已知的踝关节多样性,揭示了伊比利亚基底踝关节进化枝的存在,而该进化枝似乎并不存在于同时期的北美露头中。”
该团队的论文发表在《林奈学会动物学杂志》上。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
下一篇:韦伯仔细观察巴纳德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