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简单延时电路原理,介绍一下6种延时电路工作原理不是很了解,六月小编刚好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今天就来带大家一探究竟。众所周
很多朋友对简单延时电路原理,介绍一下6种延时电路工作原理不是很了解,六月小编刚好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今天就来带大家一探究竟。
众所周知,说到延时,很多人会想到用软件,比如定时器。今天我就来说说硬件实现计时的方式。虽然不那么准确,但在某些场合还是可以用的。今天,我们将介绍六种延时电路的工作原理。1、精确长延时电路图
该电路由CD4060定时器的时基电路组成,电路产生的定时时基脉冲经内部分频器分频后输出时基信号。所需的定时控制时间通过外围设备的分频电路分频获得。上电后,时基振荡器振荡,输出分频后的时基信号。IC2作为分频器,开始计数分频。当计数达到10时,Q4输出高电平,经D1反相变为低电平,使VT关断,继电器断电释放,从而切断受控电路的工作电源。
同时,D1输出的低电平被D2反相为高电平,然后加到IC2的CP端,从而保持输出端的高电平。电路上电复位IC1、IC2后,IC2的四个输出端都处于低电平。Q4输出的低电平被D1反相变成高电平,VT被R4打开,继电器通电吸合。这种工作状态是定时开启和关闭的。2、 RC延迟电路
RC延迟电路如图,电路的延迟时间可以通过R或c的大小来调节,但由于延迟电路的简单性,存在延迟时间短、精度低等缺点。对于需要延时时间长,要求准确的场合,最好选择时间继电器。在自动控制中,为了使被控对象在规定的时间内工作或在适当的时间发出下一个操作指令,经常使用继电器延时电路。图中显示了几个继电器延迟电路。
图(a)所示的回路是一个慢-慢吸入回路。电路通断时,利用RC的充放电作用实现吸放延时。该电路主要用于需要短时间延迟吸气的场合。有时根据控制的需要,只要求继电器缓慢释放,不允许缓慢吸合。这时,可以采用图(b)所示的电路。
当电源刚接通时,由于触点KK-L是常开的,所以RC延时电路不会延迟吸合时间,但当继电器k .吸合后,其触点KK-1闭合,这样继电器Kk的释放就可以慢慢进行。简单计算RC延迟电路引起的时间延迟,比如R=470K,C=0.15UF时间常数,直接用R*C就可以了。3、 555是一个简单的长延时电路。
当按钮SB被按下时,12V电源通过电阻器Rt对电容器Ct充电,使得引脚6的电位持续上升。当引脚6的电位上升到引脚5的电位时,电路复位定时结束。因为二极管VD1连接到5引脚串以使5引脚的电位上升,所以它具有比一般连接(通过小电容浮动或接地)更长的时序。4、长延时电路由两个555时基电路组成。
IC1 555时基电路接入一个占空比可调的自激多谐振荡器。当按钮SB被按下时,12V的DC电压被加到电路上。由于电容C6的电压不能突变,IC2电路的两个引脚处于低电平,IC2电路处于置位状态,三个引脚输出高电平,使继电器K通电,触点K-1、K-2闭合,K-1触点闭合形成自锁状态,K-2触点与用电设备连接控制用电。
同时IC1 555时基电路开始振荡,于是三个管脚交替输出高电平和低电平。当引脚3输出高电平时,电容C3通过二极管VD3、和电阻R3充电。当3脚输出低电平时,二极管VD3关断,C3不充电,所以C3只有在3脚输出高电平时才充电,所以电容C3的充电时间较长。
当电容C3的电位上升到2/3VDD时,IC2 555时基电路复位,3脚输出低电平,继电器K失电,触点K-1、K-2断开,回到初始状态,为下一次计时做准备。5、单运放组成的单稳态延时电路正常时,IC输出保持低电平,此状态稳定。当负脉冲通过C1输入到反相端时,反相端的电位低于同相端,输出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不稳定。
此高电平由R1、R2分频,然后施加于IC的同相端,使同相端的电位高于反相端的电位,从而保持高电平输出。同时,高电平通过R3和C2充电,当C2上的电压充电使反相端的电位高于同相端的电位时,其输出端反转为低电平。此时,非反相端的电位约为零,C2的电压通过VD1迅速放电到输出端,使电路加速回到初始状态。电路稳定后,反相端的电位仍然高于同相端的电位,从而可以保持输出低电平。
这个电路的延迟时间t不仅取决于R3、C2,还取决于R1、R2的分压比。因此,调整延迟时间非常方便。可调节C2、R3进行粗延时调节,可调节R2进行细延时调节(如果分压比为1/2 ~ 2/3,延时精度更高)。但是,电路通电时的状态是随机的。有两种方法可以使电路在上电后具有唯一的输出状态:
首先,R4被添加到电路中。这样,电路上电时,电源电压通过R4、C1加到反相端,使输出可以设置为低电平。其次,在同相端和地之间连接一个二极管VD2和一个开关S(如虚线所示)。如果上电时输出处于高电平,虽然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如上所述,输出处于低电平需要时间t,但实际上往往需要上电时立即复位电路。
所以电路上电时,可以先导通S。如果输出为高电平,C2可以充电到0.7V使电路复位,大大缩短了电路上电复位的时间。复位后,关闭S,电路可以正常工作。6、晶体管延迟电路
延时部分由BG1、BG2和电容C组成米勒积分电路。在电源接通之前,C的端电压为零。接通电源后,BG3、BG4接通,继电器J吸合,同时电容C充电。充电电流通过R2、C和R形成回路,A点电位上升,引起B点电位下降,进而限制A点电位上升。由于A点和B点的电位相互补偿,A点的电位增加很小,充电电流几乎是恒定的。
当B点电位升至10V左右时,BG3、BG4接近切断,继电器J释放,延时过程结束。按下按钮AN,电容C通过D1快速放电,继电器J被吸合,开始下一个延时过程。延时电路是经常使用的,RC电路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电路。当然,通过改变电路各元件的参数,可以实现不同的延迟。审核编辑:李倩
以上知识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